看到這陣子
探討護理工作條件不合理的文章
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心中有些欣慰
卻又有些感慨
欣慰的是
終於有越來越多人發聲
讓社會大眾重視這些問題
感慨的是
會不會像蛋塔效應般
過一陣子就被遺忘
護理人員的收入
就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而言
坦白說比一般上班族優渥些
可單就薪水的而言
5年10年過去
其他領域的人纷纷加薪升遷
薪資水平早遠遠超過我們
就工作內容而言
姑且不論超時工作
和護病比多不合理
照護人命壓力多沉重
單看我們的班表
生理時鍾的混亂
恐怕就是大多數人
所不能負荷的了
舉例來說
連續幾個大夜
休假一天接白班
表面上是放假了
但實際上卻是
今天早上八點下班
(如果能幸運準時下班)
明天早上八點又要上班
累了一整晚
白天該睡還是該醒著
白天睡了晚上怎麼辦
隔天一早還要早起
如果不睡
請各位熬夜一整晚試看看
就知道撐不撐的住了
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其實早為大眾所接受
但醫療這塊呢
很多人不肯照料家人
凡是都要護理人員代勞
可我們只有一雙手
每個病人都是人
護病比又那麼不合理
怎麼有辦法面面俱到
更誇張的是健保局的給付
住院護理費每日568元
光是腳底按摩一節
都超過這數字了
當然醫院視護理人員為賠錢貨
不肯增加人力
超時加班工作
休假被剝削壓榨
好不容易盼到放假
還要上課開會
做單位文書工作
這樣的生活
配上這樣的收入
試想要大家如何有熱忱
如何不纷纷求去
希望這股浪潮
能持續到政府願意正視和改革
千萬不要無疾而終
否則當我們都離開了
醫院內取而代之的
是沒有護理背景的外勞
受害的將是全體民眾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4106669/IssueID/20120322
文章部分內容如下~~
在現實的護理職場,護理人員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日夜不間斷的服務。
而健保對護理價值的實際評量,是給付住院護理費每日568元(一般急性病房)。
廉價的護理給付,讓各醫院經營者不願多聘護理人力,導致一個護理人員要照顧8~20位病人。
但在營運考量下,醫院唯恐擴建不夠大、開床不夠多。
護理人力不足下,唯有減縮休假因應,有些機構雖對人力不足以缺額獎金做補貼,
但這些血汗錢並無法讓過勞的護理人員換來喘息,也無法喚回惡劣工作環境的扭轉。
因此,改善護理執業環境已是刻不容緩,個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醫療政策層面:
(1)健保需給付合理的護理費,回應實質的護理勞務付出,讓機構重視護理服務。
(2)衛生署及健保局有責任,要求落實每日派班合理護理照顧人床比,
而不是表面的數字遊戲。
(二)醫療機構層面:
(1)護理人員在每家醫院的人事佔比都在40~45%,
機構應依比率給予資源或權益合理分配,不應以護理人數太多而縮減預算。
(2)盡責的護理人員們,撐起每家醫院病人照護品質與評鑑的一大片天,
機構該回應其合理薪資水準。
現今全台灣護理薪資架構,都欠她們一個公平對待。
全聯會提出新進護理人員合理年薪至少為70萬元,個人十分贊成。
(三)護理的內在文化層面:
(1)護理主管應具體提出,各機構護病比值照護的實證結果,作為合宜護病比的依據。
(2)護理主管有責任從制度面改善護理工時過長問題。必要時配以浮動人力支援。
(3)如因照顧負荷導致必要的加班,護理主管應要求機構依勞基法辦理,給予護理人員合理的加成回補。
(4)醫院評鑑時,勿再以兩套派班方式來粉飾太平,
勇敢的讓現況問題攤在陽光下,才有機會改善或解決。
臨床護理工作日夜顛倒、高風險的本質與不對等的薪資,人才留任備受考驗。
護理人員寧願選擇去醫美或健檢中心,多不願留在辛苦的臨床。
如今超時工作、休假不足,更讓護理新鮮人望之卻步,
以致執業護理人員僅佔有照總人數的60%。
如果政府及機構高層真的關心護理人員高空缺率與高離職率問題,
不能只有口惠,應提出積極作為,讓珍貴的護理人力資源留在臨床。
否則持續惡化的結果,全民健康照護終將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屆時大家可能會問:
「全國的護理師都到哪兒去了?」
或許將來發展 { 機器人護理師 } 就不怕超時與過勞了,
但在這天來臨之前,還是要提出呼籲,
不要忘記護理人員絕不是超人,她真的只是平凡人!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