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非常婚禮 婚後版 黃瑽寧醫師專欄」~

「寶寶白天不肯吃奶,晚上拼命狂吸。」
如果我把這兩句經常在門診聽到的問題,
po在媽媽的社群網站上,
肯定可以收到一百個無奈的「讚」。

事情通常是發生在哺餵母奶的母嬰身上,
而且還是認真親餵母奶的媽媽。
寶寶經過幾個月溫暖的懷抱中喝奶睡覺,
突然之間生命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媽媽要去上班了。

通常親餵的媽媽都知道母奶的好,
所以雖然沒辦法繼續每三四個小時餵一次,
還是很努力地在忙碌的上班空檔擠乳,
帶回家給寶寶享用。

然而計畫卻不如預期的順利。
媽媽上班之後,
寶寶不論是給保母帶,
長輩照顧,或是給托嬰中心,
漸漸地白天是越來越不肯喝奶,
奶瓶送到嘴中不是頭撇開,
就是意思意思喝個五、六十西西,
就不肯再吸了。
不只喝奶不乖,
連睡覺也變得不穩定,
非要撐到眼皮像鉛球一樣重,
掙扎幾分之後,
才「不小心」地睡一下下,
有時候四十分鐘就醒了。

媽媽辛苦的上班,
剛回到職場一切都要重新適應,
已經夠慌亂狼狽了,
晚上想好好休息,
卻發現以前可以一覺到天亮的寶寶,
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
抓著乳房狂吸一整晚,
真把媽媽給整慘了!
徹夜無法安眠的媽媽隔天又要頂著黑眼圈上班,
別忘了,別人中午休息,她還要擠奶呢!

通常經過兩三個禮拜之後,
身心俱疲的媽媽就會來門診找我了。
「怎麼辦?我還要上班耶!」
我總是聽到這句話。

相信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
大部分應該早已遺忘這段日子;
而剛初為人母的媽媽,
卻渾然不知這段惡夢有可能正等待著她。
這樣的故事不斷的重演,
我才驚然發現,
原來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
嬰兒只是活的玩具娃娃,
吃喝拉撒睡很可愛,
卻忘記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實:
嬰兒雖然還不會說話,
但擁有人類的靈魂,
而他心中的摯愛只有一人,
就是媽媽。

「兒童心理」講起來是門學問,
但這種一歲以下的嬰兒,
要如何評估他們的心理狀態,
其實非常困難。
過去大部分的研究,
是用心跳血壓這種間接的指數,
來猜測嬰兒是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
抑或是輕鬆自在的心情。
而當寶寶在媽媽的懷中吸吮乳房的時候,
他們的心跳血壓是偏低的,
表示他們正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態。
可以這樣說: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
只有在媽媽的懷中吸吮乳房時,
是真正感到安全的時刻。

所以母奶不只是奶而已,
不只是著重在其中的營養成分,抗體,益生菌,
反而最重要的是親餵母奶所帶來的安全感,
這個優點,再好的奶瓶也永遠無法取代。
這也難怪有研究指出,
親餵母乳的寶寶長大之後,
心理疾病較少,
自我認同與成熟度也較高。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猜測到寶寶白天不肯吃奶的原因,
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半夜要抓著媽媽的乳房猛吸。
怎麼辦?沒怎麼辦,
撐著點,一咬牙就過去了。
等寶寶比較懂事成熟,
知道如何利用別的方式安撫自己,
知道短暫分開不等於生離死別,
自然而然這樣的焦慮就會慢慢消失了。
如果這時候反其道而行,
毅然決然斷奶,
從早到晚都用奶瓶,
那麼可能會造成什麼樣心理的創傷,
我想應該不用多加解釋了。

所以還沒生小孩的媽媽,
趕快先做好準備,
育嬰假休長一點,
至少六個月吧。
既然國家要付妳六成薪,
可以免去上述的困擾,
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娘的小天地 的頭像
    貓娘的小天地

    貓娘的小天地

    貓娘的小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